转载:想在100岁之前不发生冠心病?首先要做到这一点!(无论是不是医生都应该了解)
【写给非专业人士】
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第一位疾病。胆固醇增高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请大家记住:血液中的胆固醇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主要原料。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斑块,也就很难发生心梗脑梗。血脂化验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最坏的东西,这个指标越高就越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如果一个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2.6 mmol/L,他大约会在70岁左右的时候发生冠心病;如果一个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5.2 mmol/L,他可能在35岁左右的时候就发生冠心病;如果把一个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持久控制在1.6 mmol/L以下,他发生冠心病的年龄可能推迟到100岁以后。简言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一些,发生冠心病的年龄就会晚一些。这就是我们一直呼吁严格控制胆固醇的原因!
当然,胆固醇水平并不是决定发生冠心病早或晚的唯一因素。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是2.6 mmol/L的两个人,如果其中一个人又肥胖、又吸烟、又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他可能在50岁左右的时候就发生冠心病或脑血管病。所以我们要重视胆固醇,但不能仅仅关注胆固醇。除了胆固醇,我们还要关注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把这些危险因素都控制好,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年龄就会明显推迟。
关于这个问题,以下5点必须要记住:
其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到1.8 mmol/L,原有的动脉粥样斑块不会再增长,动脉内也很少再发生新的粥样斑块;
其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到1.4 mmol/L以下,一些粥样斑块可以缩小甚至消失;
其三,如果一生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始终处于1.0 mmol/L以下,几乎不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梗、脑梗等);
其四,新生儿身体成长发育最快最活跃,各类营养物质需求最旺盛,而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仅为0.5~0.8 mmol/L,这就是说这样低水平的胆固醇完全可以满足人体需求;
其五,已有大型临床研究显示,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到0.78 mmol/L不仅是安全的,并且可以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基于上述共识,目前国内外主流指南均建议将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 mmol/L以下,超高危患者(例如复发冠状动脉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多血管床病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4.9 mmol/L等情况)应降低到1.4 mmol/L以下。经过严格控制胆固醇病情仍有反复者,一些指南建议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1.0 mmol/L以下。
【写给医生】
胆固醇理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基石。这是经过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充分论证过的理论。正因如此,降胆固醇治疗是防治心血管病的核心策略。我一直力挺强化控制胆固醇,因为我坚信胆固醇理论的正确性,我坚信降胆固醇是硬道理,我坚信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我坚信只要把胆固醇控制在低水平就能有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有学者提出胆固醇累积暴露的概念,意思是说在较高的胆固醇水平下暴露时间越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风险就越大。我认为这是千真万确的,但是这个概念还是有些抽象。
去年,现代心血管病学教父、哈佛大学的Braunwald教授曾在欧洲心脏杂志撰文(如前图),用一张图片很简单明了的讲述了这个概念(如下图):
非专业人士可能不容易读懂此图,所以我简单讲一下。
绿色的A线表明,如果一个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为2.6 mmol/L(100mg/dl),他可能在70岁的时候达到胆固醇累积暴露的阈值而发生冠心病。红色的B线表明,如果另一个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为5.2 mmol/L(200mg/dl),他在35岁时就会达到胆固醇累积暴露的阈值而发生冠心病。
重点是蓝色的C线!对于一个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为2.6 mmol/L的人,如果在他30岁的时候开始将其胆固醇从2.6 mmol/L(100mg/dl)控制在1.6 mmol/L(60mg/dl),那么就可以把达到胆固醇累积暴露阈值的年龄推迟到100岁,这就是说在100岁之前他不会发生冠心病。
看完这张图片,我们更应该懂得积极控制胆固醇的重要性了,更应该下大力气干预胆固醇了。
请大家牢记:胆固醇水平越低,就越不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明知道胆固醇增高却不积极治疗,无异于慢性自杀。
我说清楚了吗?
转载:(河北省人民医院 郭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