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结核君”伤害了你,请对他说“滚蛋吧”!
小王是个程序员,3个月前他开始出现发热、咳嗽,但因为工作繁忙而没有去看医生,感觉自己扛一扛应该就能好。但事与愿违,他的症状越来越重,甚至出现了气喘、咯血、面色苍白,人也瘦了10多斤。他来到感染病科,医生经过检查,诊断他患的是肺结核,还说他再不治疗,结核病可能会播散,甚至会危及生命。
结核病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目前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于结核病患者通常面色苍白,因此结核病也被称为“白色瘟疫”。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脏器,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因此肺结核是最常见的结核病。肺结核患者咳出的痰中若带有细菌,则可通过空气传播给他人,也就是“开放性肺结核”。除了肺部,结核分枝杆菌也可以侵犯人体的其他器官和系统。
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肺部以外的器官所导致的结核病,即为肺外结核。 人体各个器官、系统都可以“生”结核病,如骨关节结核、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腹膜炎、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皮肤结核、肠结核、输卵管结核等。
结核病早期感染可不引起任何症状。 许多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防止结核分枝杆菌扩散,并使其处于非活动状态,这一阶段被称为“结核潜伏感染”。结核潜伏感染可以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 根据累及器官的不同,结核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肺结核可有咳嗽、咳痰、胸痛,甚至咯血;肠结核可有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交替,甚至肠梗阻;淋巴结结核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可伴有疼痛,甚至局部破溃流脓;中枢神经系统结核可表现为发热、头痛,甚至意识障碍;输卵管结核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泌尿系统结核可表现为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等等。
结核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营养不良、免疫抑制状态(如HIV感染、糖尿病、持续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以及实体器官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物质滥用(如吸毒、吸烟及酗酒)。 此外,患有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会增加结核感染风险,如慢性肾病、肝硬化、硅沉着病(又称矽肺)、恶性肿瘤等。
结核分枝杆菌通过空气传播。带菌的飞沫由患者通过大声讲话、咳嗽、打喷嚏等动作释放到空气中,通常在与受感染者长时间接触后发生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结核分枝杆菌。因此,建议遵循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保持室内通风,外出时定期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对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建议到国家定点传染病医院就诊和治疗,以免传染给他人。 注意,卡介苗可用于预防结核病,但其在儿童中更有效,在成年人中保护作用较弱。
结核病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结核药物,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使用,建议遵医嘱用药、规律随访,切勿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 部分结核病患者的诊疗可能需要外科参与,如骨结核,若较为严重,可能需要骨科评估是否需要手术;结核性心包炎,若引起心包缩窄、心功能不全,则应就诊于心外科,评估是否需要行心包剥脱术;以此类推。
精准的病原学诊断是结核病规范治疗的前提。由于不同部位的结核感染疗程不同,因此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累及范围,必要时还需要使用有创手段清除病灶。 由于结核病的起病症状通常较轻微、隐匿,近年来医务人员对结核病的警惕性有所下降,以及部分常用的抗感染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也对结核病有部分治疗效果,因此结核病常被混同于一般细菌感染,易发生误诊、漏诊,延误诊治时机,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 内容拓展 什么是血行播散性结核 血行播散性结核常发生在营养不良的儿童和免疫受损的成年人中,为结核分枝杆菌从原发感染部位经过血行播散的结果,可播散至骨、关节、皮肤、肝、脾、脑、骨髓等,导致多器官受累,病程迁延。据统计,血行播散性结核占所有结核病病例的1%~2%。 怎样发现血行播散性结核 对于有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多部位累及病灶时,须警惕血行播散性结核,应关注患者临床特征,积极完善病原学检查和多部位的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全身多脏器的受累情况。
“ 误区解读 误区1:目前,结核病已经被人类消灭了。 这是不正确的。结核病古已有之,只是自20世纪40年代起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发明,结核病曾一度得到控制,但目前全球结核病仍不容忽视。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全球结核潜伏感染人群接近20亿,中国也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近年来,在年轻白领、在校大学生这些通常没有营养风险的人群中,结核病的发病有增多趋势,他们通常有一些共同特点:①疲劳、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体质较差;②认为自己年轻体健,对低热、咳嗽、盗汗等症状不重视,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此外,办公或学习环境空气不流通,也为结核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误区2:结核病症状消失即可停药。 这是不对的。抗结核治疗的疗程较长,肺结核一般为6个月,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及肺外结核患者的疗程则要更长;且不正规治疗容易导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增加治疗难度,使得疗程进一步延长。抗结核只有坚持规范化的全程药物治疗,方可杀灭病菌,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因此,结核病患者应有足够的耐心,不可过早停药。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感染病:真相与误区》 组织编写: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 本书主编: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张文宏
转载: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