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国家卫健委:进一步加强基层信息化能力,应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于2025年3月9日下午3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介绍,2024年中国居民的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9岁,比2023年提高了0.4岁,提前实现了“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对全国31个省区市人均健康水平进行观察,各省份之间的健康水平差距在逐步缩小,说明健康公平性也在得到改善。其中,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和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海南这几个省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了80岁。雷海潮表示,未来中国居民预期寿命提高的潜力仍然是明显的,仍然是可望可期的。
基层为重点,是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要求。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对此进行了安排。雷海潮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国家发改委对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进行深入的谋划,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要求。
雷海潮介绍,在乡镇、社区和村,已经有超过60万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为老百姓提供日常的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医疗服务。超过500万名的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在基层一线,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医保局一起推动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的报销定点范围。据统计,现在90%以上的村卫生室都已经纳入,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看病、就诊和费用支付。另外,财政部从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卫生发展的角度,近两年投入了近9亿元,为中西部地区更新升级乡镇卫生院的医用设备。这些支持正在见到积极的成效。
下一步,在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谋划。第一方面是强基层,第二方面是固基础,第三方面是保基本,将中央部署的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进行细化和实化。在工作安排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制定实施方案。
在强基层方面,今年要进一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90%以上的县域达到紧密型标准,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就是指在县域范围内把县、乡、村三级的资源和服务联系起来,县医院要发挥好牵头和带动的作用,支持基层。雷海潮表示,现在到一些地方去看已经实现了在乡村检查,在县医院集中诊断,结果相互认同。这样既提升了诊疗服务的质量,也节省了患者的时间。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要继续推进。
在固基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三级医院要去帮扶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要去带动一级、带动基层。在乡镇一级,都要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由上级医院来派驻,为居民提供长期的有质量保障的医疗服务。还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的信息化能力,应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条件。另外,国家卫生健康委也会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提升和更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设施水平,优化改善看病就诊的条件。
保基本服务方面,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要再增加5元钱,达到人均99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升后,将在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频次、保障服务质量方面进一步改善。
这些都是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的一些基本考虑。在今后工作当中,随着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其内容、范围和力度方面可能还会有所加强、有所深化。中央所提出的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是非常值得期待的,这也是稳增长、促消费,有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举措。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这项工作切实组织好实施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