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术后四个月自然受孕,揭秘不孕“元凶”
患者,李XX,女,33岁,已婚,于2023年7月26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就诊。
主诉:
未避孕未受孕1+年,经间期出血8+月。
现病史:
患者1+年前开始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未受孕。平素月经规律。8+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经间期出血,表现为月经干净后5-7天出现阴道少许流血,1天可打湿1张卫生护垫,无明显腹痛,无阴道分泌物增多,持续2-3天自行干净,未及时就诊。4+月前到我院门诊查妇科彩超:宫腔内多个稍高回声结节,较大者0.9cm*0.5cm*0.7cm,考虑内膜息肉可能;给与地屈孕酮后半周期治疗及排卵监测3月;1月前查输卵管造影:宫腔内异常回声,息肉可能;超声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收入院。
既往史:
平素体健,否认手术史及慢性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现病月经婚育史:
11,5-6/26-28,2023-7-19,量中,无明显痛经。已婚,G0P0,未避孕。
家族史:
无特殊
体格检查:
体温36.3摄氏度,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4mmHg,身高155cm,体重51kg,BMI 21.2kg/m2,内科查体无特殊。
专科检查:
外阴已婚式,阴道通畅,见少许暗红色血液,无异味;宫颈轻度糜烂,无举痛;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扪及异常。
辅助检查:
2023-3-13我院门诊我院妇科三维彩超:子宫正常大小;子宫内膜厚1cm,宫腔内可见多个稍高回声结节,较大者0.9cm*0.5cm*0.7cm,形态规则,边界尚清,CDFI于其上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考虑内膜息肉可能。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声像。血常规、血HCG阴性。TCT、HPV未见异常。衣原体阴性。
2023-3-31我院门诊:性激素6项:FSH 4.67mIU/L,LH 5.33mIU/L,E2 38.58pg/ml,P 0.36ng/mL,T 23.95 ng/mL,PRL 10.28ng/ml。AMH:3.36ng/L。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血糖、血脂均未见异常。乳腺彩超、甲状腺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2023-3-31我院门诊配偶精液:a+b级活率52.7%,余未见明显异常。
2023.4-2023.6我院门诊排卵监测:
排卵监测第1周期
排卵监测第2周期
排卵监测第3周期
2023-6-29我院输卵管超声造影:
超声提示:
1.宫腔内异常回声,息肉可能。
2.超声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
诊断:
1.不孕症
2.子宫内膜息肉
诊断依据:
1.不孕症:育龄期女性,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未受孕1+年,故诊断;
2.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育龄期女性,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未受孕1+年,经间期出血8+月,多次妇科彩超均提示宫腔占位,考虑内膜息肉可能,故诊断。
下一步治疗:宫腔镜手术
手术指征:宫腔占位合并不孕,初步排除了排卵因素、输卵管因素。
术前讨论:冷刀切除或电刀切除宫腔占位。
电刀切除优缺点:
优点:简单易行,止血效果确切。
缺点:组织热效应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的正常或残留子宫内膜造成损伤和破坏,甚至还有可能大片破坏残留内膜,且增加术后再粘连及瘢痕形成的风险。
冷刀切除优缺点:
优点:可以避免能量器械对瘢痕周围正常子宫内膜的电热效应及损伤,减少创面渗出、降低术后再粘连形成。
缺点:操作困难,预计手术时间长并且不易创面止血。本例患者考虑不孕合并宫腔多发占位,如果选用冷多切除预计手术创面大,不易止血,故考虑使用电刀切除宫腔占位,同时行子宫内膜活检明确是否有慢性子宫内膜炎,术后宫腔放置防粘连剂预防宫腔粘连。
手术情况:
手术日期:2023-7-28
手术名称: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子宫内膜活检术
手术时间:10min
术中出血:5ml
术中膨宫压:100mmHg
所用器械:单极环形电极
膨宫液体:5%葡萄糖注射液
术中探查情况:宫腔形态正常,内膜稍厚,宫腔内可见数个赘生物,最大的大小约1cm*0.7cm*0.5cm,双侧输卵管开口可见。
术后宫腔放置防粘连剂(宫安康1支)。
术后病理:(宫腔占位)子宫内膜息肉;(内膜组织)增殖期子宫内膜,CD38(-),CD138(-)。
术后诊断:
1.不孕症
2.子宫内膜息肉
术后处理:
1.地屈孕酮后半周期治疗
2.积极怀孕
随访及复诊情况:
地屈孕酮后半周期治疗的第4个月,末次月经时间为:2023-11-18;自测尿HCG阳性。2023-12-31:HCG 39289.4mIU/ml,P 23.47ng/ml,E2 391.88pg/ml。妇科彩超:宫内早孕,胚胎存活,妊娠囊大小约1.9cm*1.5cm*1.3cm,孕囊下缘见间距约0.3cm液性暗区。给与地屈孕酮治疗,密切随访。2024-1-17:HCG 124927.2mIU/ml,P 38.47ng/ml,E2 1114.94pg/ml。妇科彩超:宫内早孕,胚胎存活,大小相当于孕8周1天。转入产科管理。
患者为33岁女性,主诉为“未避孕未受孕1+年,经间期出血8+月”,有强烈的生育愿望,初诊超声提示“宫腔内多个稍高回声结节,较大者0.9cm*0.5cm*0.7cm,考虑内膜息肉可能”结合以上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初步临床诊断:1.不孕症;2.子宫内膜息肉。完善配偶精液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后未见异常,给与地屈孕酮后半周期治疗,同时进行排卵监测及积极试孕。排卵监测过程中发现患者有优势卵泡并且能自行排卵,经间期出血的情况无明显缓解,考虑患者子宫内膜息肉不是功能性的,并且不孕可能不是排卵因素造成的,因此进一步完善了输卵管造影检查,造影结果进一步支持宫腔占位为息肉可能,双侧输卵管通畅,考虑不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宫腔占位,因此有宫腔镜手术指征。
患者未生育,宫腔占位多发,宫腔镜手术方式也值得探讨,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术前充分讨论冷刀切除及电刀切除的优缺点及应对方式,综合考虑后选择进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子宫内膜活检术,术后宫腔放置防粘连剂预防宫腔粘连。
术后病理证实宫腔占位为子宫内膜息肉,活检内膜未提示慢性子宫内膜炎。术后给与地屈孕酮后半周期治疗预防复发,并建议积极怀孕。因术前排卵监测提示有优势卵泡及自行排卵,输卵管造影通畅,故术后患者仅需规律服用地屈孕酮及按照排卵周期积极同房即可。
术后第4个月患者自然受孕,同时也反向证实了子宫内膜息肉为患者不孕的主要因素。孕激素治疗在整个诊疗过程也非常重要,术前给与地屈孕酮后半周期治疗的目的是评估内膜息肉是否为功能性息肉,小剂量地屈孕酮不影响排卵,在诊断性治疗的过程中也完成了排卵监测,排除了排卵因素导致的不孕;术后给与地屈孕酮后半周期治疗在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同时也不抑制排卵,治疗有效。
对于合并不孕的子宫内膜息肉,应积极手术治疗,但手术时机需要把握,具体手术方式需要综合评估,应尽可能减小手术对患者内膜的损伤,并给与尽可能的保护。术后预防复发及积极怀孕也是非常重要的。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高,估计目前育龄期、围绝经期及绝经后人群总体患病率为7.8%~34.9%,子宫内膜息肉分别占绝经前、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10%~40%和10.1~38.0%。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从育龄期至绝经后均可发病,不同年龄阶段临床表现各异,对患者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原因不明,常见高危因素包括年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应用他莫昔芬、感染、宫腔操作史及遗传因素等。目前息肉的确诊可以通过B超,核磁,宫腔镜等,宫腔镜及病理检查是我们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对于有症状的内膜息肉患者,我们还是推荐宫腔镜手术治疗,尤其是合并不孕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可能是导致不孕和复发性流产的因素之一,对于不孕和复发性流产合并息肉的患者,在治疗前应充分评估除子宫内膜息肉外有无其他引起不孕的因素。某些引起子宫内膜息肉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不孕的原因,如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子宫内膜息肉伴不孕症患者治疗前,应充分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子宫内膜息肉对不孕的影响,以及其他生育力的评估,进行综合处理。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建议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术后有助于提高自然妊娠率及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率。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后的复发率为2.5%~43.6%,并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息肉本身因素(多发息肉、息肉直径≥2cm等)及非息肉因素(反复阴道炎症、子宫颈炎、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预防应首先治疗与息肉复发有关的其他疾病,使用孕激素类药物、口服避孕药、GnRH-a等对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薛凤霞,郭瑞霞.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J].中华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38(8):809-813.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镜学组. 中国宫腔镜诊断与手术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3,58(4): 241-251.DOI: 10.3760/cma.j.cn112141-20221230-00791
3.陈子江,刘嘉茵,黄荷凤等.不孕症诊断指南(2019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9,54(8): 505-510.
转载:妇产科网,执笔张瑜